在美拉尼西亞人中,擁有該基因的人的數量,是東亞人的10倍左右。分析表明,這個基因的出現頻率與自然選擇有關,也就是說,它有助于提高攜帶者的繁殖成功率和生存能力,而不僅僅是偶然因素。這就意味著,美拉尼西亞人從 STAT2基因上得到了很多益處。不難想象,在現代人祖先走出非洲,向其他大陸遷徙的過程中,來自其他古人類的、可以抵禦陌生環境中的病原體的基因,的確可以讓我們的祖先立馬受益。現代人的起源並非只能追溯到非洲的某個孤立的古人類種群,而是和整個舊大陸的諸多古人類都有關系。為我國2070年開始的諾貝爾科學獎“井噴”清除障礙、鋪平道路! 高創新科研:科學網名言薈萃 (1)一九五七年六月十九日: “為了判斷正確的東西和錯誤的東西,常常需要有考驗的時間。歷史上新的正確的東西,在開始的時候常常得不到多數人承認,只能在鬥爭中曲折地發展。正確的東西,好的東西,人們一開始常常不承認它們是香花,反而把它們看作毒草。哥白尼關于太陽系的學說[1],達爾文的進化論[2],都曾經被看作是錯誤的東西,都曾經經歷艱苦的鬥爭。” “但是壓抑新生力量,壓抑合理的意見,仍然是常有的事。不是由于有意壓抑,只是由于鑑別不清,也會妨礙新生事物的成長。因此,對于科學上、藝術上的是非,應當保持慎重的態度,提倡自由討論,不要輕率地作結論。”(2)“歷史上常常有這樣的事實,起初,真理不是在多數人手裡,而是在少數人手裡。” “歷史上的自然科學家,例如哥白尼、伽利略、達爾文,他們的學說曾經在一個長時間內不被多數人承認,反而被看作錯誤的東西,當時他們是少數。”(3)赫胥黎說:“歷史告誡我們說,一種嶄新的真理慣常的命運是:始于異端,終于迷信。” Thomas Huxley: History warns us that it is the customary fate of new truths to begin as heresies and to end as superstitions.https://www.brainyquote.com/quotes/thomas_huxley_403887 (4)愛因斯坦: “鑑定專利權的工作,對于我來說是一件幸事。它迫使你從物理學上多方面地思考,以便為鑑定提供依據。此外,實踐性的職業對于象我這樣的人來說簡直是一種拯救:因為學院式的環境迫使青年人不斷提供科學作品,只有堅強的性格才能在這種情況下不流于淺薄。”(5)劉立 2019-12-11 12:07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09596.html 切記,諾獎一般僅頒給那些做出重要原創性成果的科學家,而不考慮成果發表的載體──刊物。》》》》某人曾跟諾獎委員會秘書長交流過,他說就是這樣滴 見:秦四清,2019-12-11,每年一個諾獎,日本靠的是頂級刊物論文嗎? 精選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09596.html(7)王立新,2016-02-11,什麼是一流的科學研究:Samuelson對凱恩斯工作的評價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99994-955641.html 一流的成果往往真是這樣:開始時別人覺得你在瞎搞,對你嗤之以鼻;後來有人讀了讀你的文章,覺得好像有那麼一點點道理;接著大家又想一想、想一想,消化理解之後,覺得很顯然、很簡單,就應該這麼做;最後大家再回頭一看,這麼簡單的事情竟然從來沒有人做過 – 這就是天才! (8)武夷山 2019-12-2 16:37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8480.html 我覺得,同行評議的功過與歷史階段無關。 同行評議天然地只適合于擋掉差的,不利于放進來創新性強的,其天性如此,無法改變。(9)王立新,2019-12-12,
小昆凌
教學影響科研嗎?-含淚惜別南科大 精選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99994-1209829.html 我必須要有充足的靜心思考時間,才能做出一流的原創性成果。 我希望一年之內起碼有半年可以有連續整片的時間靜心思考、精心鑽研。給本科生上課會讓我的時間碎片化,很難有連續整片的思考時間。其它研究風格的學者或許問題不大,但對于我這樣“孤獨的牧羊人”來說,影響確實很大。 (10)文雙春,2018-07-31,看這點就可判斷一所大學能否“一流” 精選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2323-1126801.html 一流科學家的共同體會是,一流研究需要時間(World-class research takes time),而且需要的是大塊連續時間(large continuous blocks of time)。科研不像搬磚,搬一塊少一塊,所以搬一陣歇一陣沒關系。科研首先要有新想法,而好不容易冒出來的新想法,從申請項目,到開展研究,直至撰寫論文,都需要大把時間。新想法往往嬌貴而脆弱,
五月天演唱會
每次打斷都像一陣吹翻一屋子卡片的風。研究發現,一個人在中斷片刻後重新專注于一項任務需要約23分鐘。如果中斷時間更長,一個想法可能就隨風而去了。打個比方說,科研就像燒開水,你必須一鼓作氣燒到100度讓它開,否則,你即使燒到99度又停一下,它馬上又退回到原來的溫度了,前功盡棄。(10-2) 2015-07-17,World-class research takes time: give us back our summers https://www.theguardian.com/higher-education-network/2015/jul/17/world-class-research-takes-time-give-us-back-our-summers The problem is that new ideas take time to develop: at the proposal stage錛 while conducting the work錛 and when writing the papers. Without large continuous blocks of time錛 it isn’t possible to thoroughly engage with a subject. Emerging ideas are fragile; each disruption is like a gust of wind knocking over a house of cards. Studies of multi-tasking have found that it takes individuals about 23 minutes to refocus on a task once interrupted. This is the micro equivalent of what’s happening to our summers as student projects錛 committee meetings and administrative reporting intrude on research time.(11)2019-10-09,[負能量] 同行評議缺點和消極作用的報道(匯集)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1265.html 高創新性稿件,往往被高影響因子期刊拒絕,之後發表在低影響因子期刊上。 高新穎性申請書的得分遠低于沒有新穎性的申請書得分。 同行之間的競爭,
其論文的創新性變得和大團隊類似。這可能是保守的資助評審過程(conservative review process)扼殺了小團隊的創新性。 (12)武夷山,2019-12-12,主流論文、非同尋常論文和跨學科論文之識別 精選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209727.html 從1981至2001年,主流論文所佔份額顯著增加,跨學科論文所佔份額沒多大變化,非同尋常的論文所佔份額則下降。 總之,為了使科學不僅僅是學術界自我維持的活動,避免公眾和決策者將科學看成是學術界的自娛自樂,必須改變目前的激勵方案,思考如何有效激勵非同尋常的思維、跨學科研究和旨在解決實際問題的研究。(13)劉立,普朗克定理 Planck Theorem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079-217727.html 一個新的科學真理的勝利,不是通過說服其反對者讓他們明白過來而實現的,而是由于其反對者最終死去,與此同時熟悉這個真理的新一代成長起來了。 Eine neue wissenschaftliche Wahrheit pflegt sich nicht in der Weise durchzusetzen錛 daß ihre Gegner □berzeugt werden und sich als belehrt erklären錛 sondern vielmehr dadurch錛 daß ihre Gegner allmählich aussterben und daß die heranwachsende Generation von vornherein mit der Wahrheit vertraut gemacht ist. (14)我國歷史學界1980年代發現的“中國定理”:新制度總是在舊制度“薄弱環節”首先建立。 人類進入文明時代以後新舊制度的三次交替都不是首先發生在舊制度最發達的國家,而是發生在舊制度相對不太發達的國家。這說明新制度首先產生在舊制度“薄弱環節”的國家是一個必然規律。劉昀獻,2013-10-15,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105/c40531-20094621.html(15)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長都是要經過艱難曲折的。 第一,新生事物在開始出現的時候總是弱小的、處于被支配地位的,這時,同它相對立的腐朽事物則還保持著較強大的力量,處于支配的地位,並且總是盡它最大的努力來壓迫、扼殺和摧殘新生事物。 第二,即使新生事物已經通過嚴重的鬥爭取得了支配地位,腐朽事物也並沒有立即消滅,它仍然同新生事物進行鬥爭。在一定的條件下,它還可能重新壓倒新生事物,實現暫時的復闢。 (16)論語注釋: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http://www.lxttv.com/jiangtan/baike/4191.html【原文】 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注釋】 □ 好(h□o號):喜愛,稱道,贊揚。 □ 惡(W□務):憎恨,討厭。 【譯文】 子貢問:“全鄉都喜歡的人,如何呢?”孔子說:“未必可以。”〔子貢又問:〕“全鄉都憎惡的人,如何呢?”孔子說:“未必可以。不如是全鄉中的好人都喜歡他,壞人都討厭他。” 【評語】 對于一個人的正確評價,孔子把握住了一個原則,即不以眾人的好惡為依據,而應以善惡為標準。 相關鏈接:[1] 2019-12-02,[隨筆] 科技“同行評議”引發美國《大停滯》?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8480.html[2] 同行評議的局限性和改進之策[J],